(再续)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现金流金额的过程—第三篇
上篇写完《(续)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现金流金额的过程》,感觉表述还是有点不清晰。紧接着又遇到一个有违直觉的案例,先上图:
净利润36.87亿,而其中仅投资收益一个科目就占了34.95亿,第一感觉就是:这个公司的核心利润不会超过2亿了,是这样么?
按照上一篇的方法,把表分解拆开看一看。
还是先上图:
定义:为便于表述,仍然把核心利润和营业利润之间项目暂时统称为投资收益。
阶段一:
在理想状态下,支付5元买个材料,以10元卖出并收到10元,假设没有其他费用和折旧摊销等,核心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净额都是5元。
所以,在阶段一产生的核心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净额,如果没有①折旧摊销②应收应付、存货增减干扰的话,核心利润=经营现金流净额。
然而一般来说,只要经营,就会存在①和②的干扰:
①:折旧、摊销:
影响核心利润,但是不影响经营现金流;
②:存货增减、经营性应收应付增减、合同资产负债增减、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增减:
影响经营现金流,但是不影响核心利润。
正是因为①和②导致了核心利润和经营现金流净额的数据出现了差异,才有了间接法现金流这张表,而我们通过观察这个差异,可以进行一些判断。
阶段一的观察判断:
1:核心利润率跟同行比,水平如何;
2:核心利润跟经营现金流净额,从金额上对比,差距大不大?差距从何而来?应收增减体现了是否收到真金白银,应付增减体现了是否依靠拖欠应付款来提高现金流;
以上这两点观察缺一不可:真赚钱、赚真钱。
阶段二:
此阶段,核心利润经过③投资收益和④营业外收益的影响变成了净利润,但是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在这个阶段并不发生任何变化,因为它仅停留于阶段一,而阶段二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范畴,已经不属于经营活动范畴了所以跟经营活动现金流无关。
③统称投资收益:资产减值、信用减值、投资收益、公允变动损益、财务费用、其他;
④营业外收益:处置固定、无形、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、固定资产报废损失。
阶段二的观察判断:
1:从核心利润,到最终呈现出现来的净利润,③④做了多大贡献或者说产生了多大干扰,仅此而已。
2:以生产经营或提供服务为主的公司,不靠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益,所以这个阶段③和④对生产经营的判断没啥参考价值。看一下这种不稳定的、非经常性的、不务正业的收益,对于公司到底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,还是说被用来掩盖核心利润的严重不足。当然,也不能经常大亏拖了后腿。
间接法流量表拆解后的使用:
先分别算一下①②③④的金额:
①摊销折旧:3.359+0.187+0.025=3.57亿;
②应收应付等等:0.309+1.488+22.327+9 -49.171=-16.04亿;
③投资收益:2.553+12.129 -34.955-1.35=-21.62亿;
④营业外损失:=0.49亿;
第一步:
已知净利润36.87亿,剔除③④影响,先求出核心利润=36.87-21.62+0.49=15.74亿。
由此可知:核心利润原本只有15.74亿,但是靠③④干扰放大后净利润高达36.87亿。
这里③④合计占到了净利润的59%,对净利润干扰比较大。
到这里全文重点来了:
还记得开头吗?净利润36.87亿,投资收益34.95亿(注意这里34.95是单个科目,不是整体的③),第一感觉是不是这个公司核心利润只有不到两亿?实际呢,核心利润有15.74亿,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呢?就是因为没把③作为整体的干扰来看待。所以不仅要看单个科目的数值,还要看③这个整体的干扰,③中的其他小项可能会中和你所看到的单个科目的影响。①②④也是同样道理。
第二步:
如果没有①②的干扰,经营现金流净额应该=核心利润=15.74亿,但是表格最后一行显示,经营现金流只有3.27亿,整整差了12.47亿,看看差距如何产生的:
原本经营现金流应该=核心利润=15.74亿;
①摊销折旧没有实际支出,增加了现金流,此时经营现金流=15.74+3.57=19.31亿;
但是经过②之后,经营现金流从19.31直接减少了16.04变成3.27亿。
看一下②中的16.04亿的构成:
0.309+1.488+22.327+9 -49.171=-16.04亿;
税务方面,比上期多欠了,0.309+1.488=1.79亿,增加了现金流;
存货方面,比上期减少了,22.32亿,也增加了现金流;
应收方面,比上期减少了9亿,也增加了现金流;
应付方面,比上期减少了49.17亿,这一项就减少了49.17亿现金流;
因此我们看到,整体的②导致了16.04亿现金流减少,其中,本期偿还了大量应付款是主因。
至此,详细地还原了阶段二和阶段一的两段过程,中间的干扰因素和数额占比一目了然,做到了心中有数。
<全文完>